快讯:煤炭股开盘大幅冲高
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务实推进,在建相关项目超过1100个。
坚持党的领导,以实业兴国邦,以产业报党恩。招商局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健表示。
他们将携手柳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和资本联盟,为柳工十四五规划达到更高目标而助力。签约仪式现场 柳工集团与7家战略投资者签订总额31.92亿的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柳工有限)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协议,同时,柳工1274名骨干员工自筹资金2.23亿元,参与员工持股计划。本次混改引资工作合计募资 34.15亿,形成了柳工有限新的股权结构:柳工集团持股51%,外部投资者持股45.8%,员工持股3.2%。柳工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举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邹展业,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副书记黄胜杰,自治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杰云,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以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市场监管局、广西税务局等相关部门领导,7家战略投资者代表,柳工集团、柳工有限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光安,柳工集团总裁郑津,柳工经销商、供应商、员工代表、媒体朋友等200多人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时刻。李杰云表示,在此次柳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机遇下,要充分发挥全体股东合力、激发员工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党的领导力,打造区直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本。
正式签约 今天签约的7家战略投资者,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特点。立足中国,面向海外,全面协同印度、波兰、巴西3大海外制造基地,13家海外子公司、300多家代理商等国际化资源和渠道,以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胸怀谋划好国际化业务,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精耕一带一路区域海外营销和服务布局,全面提升柳工全球运营能力和竞争力。2019年组织了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申报工作,从申报的129个产业集群中评选出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研究形成一揽子金融支持计划。
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达到2.4亿元,较十二五末提升92.7%,同期研发强度达7.66%,高出上市公司总体2.08个百分点,较十二五末提升1.22个百分点。例如,网络视听平台高速发展,2019年全国视频预付费会员用户预计增长至2.5亿以上;共享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市场交易金额达到8.1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1.3倍,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超过30万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近8成;一些新兴平台如猪八戒网、喜马拉雅FM、腾讯云、拼多多等交易额同比实现成倍增长。杭州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杭州市以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引领、创新资源驱动等举措,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创新合作,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2.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一是前沿技术领域跨越发展。一、十三五以来发展形势特征(一)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作用强劲1.发展规模质量齐升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新动能作用不断增强。
二是破除有碍创新的体制机制壁垒。十三五以来,一些前沿领域出现爆发式发展,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跨界趋势愈加明显。3.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一是重要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在诸多有利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
全国主要省市均制定并发布了加快推动本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文件,同时因地制宜,颁布了若干推动本地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重点地区产业促进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广国际技术标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中国科技、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英文缩写DTMB)通过巴基斯坦数字电视援助项目和东帝汶项目逐步实现DTMB走向世界。2.集群发展驱动各地收获发展新引擎各地通过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若干带动能力突出的新兴产业新增长极。
(四)集群加速发展,构建发展新引擎1.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同时,更加重视以人才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引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逐步形成高层次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政策渠道,为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创业提供更大便利。
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科技中介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涌现,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8000家众创空间,其中纳入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已达1890家,各类科技孵化器、加速器超4000家,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融通合作的平台。2.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与发达国家政府间的新兴产业合作协议,打造一系列国际合作新平台。
例如,北京市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积极打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初步形成完整的、领先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体系,通过全面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核心竞争力,北京市打造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优势集群,并为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达到7.2%,高于上市公司总体(非金融类)近1个百分点。北京、重庆、深圳、广东、福建、安徽、湖南、山西、河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新疆、广西、宁波、厦门等地也安排专项资金渠道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发展。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占有29个席位,数量较2015年增加11个。此次试点没有简单套用传统风险防控手段,而是在事前制定应急与退出机制,采用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等补偿措施,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风控体系,打造灵活高效的试错容错机制。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近20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密切相关的顶层政策文件,涵盖整体目标、创新环境保障和具体发展举措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领域八大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
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8万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85.1%和85.8%;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52.0%,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3.2个百分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质量提升等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或过时等问题,研究制定了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等级标准以及中成药优质标准,进一步对构建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进行了探索完善,提升了中药产品全产业链控制水平。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牵引带动作用,各地纷纷加快培育建设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取得积极成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累计出口交货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8.5%。
4.包容审慎释放创新创业潜能积极探索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同时,产业发展呈现出重点领域发展壮大、新增长点涌现、创新能级跃升、竞争实力增强等诸多特点,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具体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将择优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支持产业链协同新平台、检验检测和智能园区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知识产权服务、重点技术研发、专项债券融资、人才奖项计划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等。截至2019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515个,已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40家。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业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6.0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对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了67.1%。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智能手机产量、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等均位居全球第一;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核电、光伏、高铁、互联网应用、基因测序等领域也均具备世界领先的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
2.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一是积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圳市依托5G龙头企业牵引,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前沿应用示范场景落地,打造形成了5G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并致力于打造5G全球标杆城市,依托5G+智能经济为引擎释放强劲发展新动能。
金融科技领域,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健康委, 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0省市积极组织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4.投资信心保持高位社会资金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保持了较高投资信心,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部门着力构建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并围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4项行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变革。
一是细分领域战略规划陆续编制印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人民银行大力发展绿色票据、双创债券、并购票据等创新型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国家能源局支持创新充电商业模式,支持发展众筹建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特许经营模式,吸引专业充电运营商负责运行维护,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引入新能源汽车自助分时租赁项目,实行个人付费的市场化租赁服务方式,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态度鼓励新兴产业发展。
2019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48.4万项,涉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服务等方面,成交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1倍。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中英新兴产业合作协议建立中英创新中心,推动项目联合孵化;通过举办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论坛,围绕新兴产业领域达成96项相关合作。
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发展了一批战略性产业。银保监会鼓励银行机构在传统表内外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金融租赁、证券基金、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非银行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债券承销、租赁+保理、理财投资、并购和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实现全产品、多渠道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国家标准委先后在云计算领域编制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开展了35项国家标准研制;在物联网领域,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在大数据领域,发布了标准化白皮书,开展32项国家标准研制工作。2019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占GDP的比重达到34.8%,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十二五显著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